类别:历史 / 日期:2024-05-31 / 浏览:73 / 评论:0

当我们翻开历史的相册,一组清末的彩色老照片映入眼帘,它们以独特的色彩和细腻的笔触,将我们带入了那个遥远而又神秘的时代。



清末,19岁贫女王连寿为生计,离开初生女儿,成为溥仪奶妈。她需遵守严苛规矩,如禁止回家、饮食受限,并仅得微薄薪资。随溥仪入宫9年,未见女儿一面。女儿病逝,宫中隐瞒消息以防影响溥仪。



1910年,清朝皇室成员“皇叔”载涛(居中),作为小皇帝溥仪的叔叔,率领代表团远赴欧美考察军事事务。在纽约期间,他与首席随员李经迈(左侧)和负责训练禁卫军的大臣良弼(右侧)共同合影留念。



清军官兵合影,这些官兵来自不同的军种,包括步兵、马兵、炮兵和号兵等,体现了清朝军队在军事结构上的丰富性。



梁诚,清末驻美大臣,广东人。早年留学美国,后入外交界。1903-1908年任驻美公使,成功争取部分“庚子赔款”用于教育,对清华建设有贡献。还协助收回粤汉铁路筑路权。后响应共和号召,1917年病逝于香港。



清末小脚女人普遍缠足,以“三寸金莲”为美名,实则对女性身心造成极大伤害,行走困难,晚年需依赖拐杖。



清末时期,木匠们手持各式各样的传统木工工具,如锯子、斧头、刨子、凿子等。



清末名将张曜,行伍出身,组建“嵩武军”战功显赫。因文化水平不高遭御史弹劾,但1885年仍升任山东巡抚。他致力于治理黄河洪水,每年在河堤生活300天,最终于1891年因劳累病倒逝世。



清末北京前门繁华喧嚣,照片中虽混乱但可见华盖、大轿及整齐卫队,彰显着某种王爷级别的重要人物正通过此门进入内城。



1905年,在清末的保定,一张北洋新军军官的合影照片被定格在了历史的长河中。这张照片记录了朝廷派遣的兵部尚书长庚、署兵部左侍郎徐世昌等要员,在此检阅新军编练成果的重要时刻。经过严格的检阅和评估,这些军官们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检验,随后被正式编为新建陆军。



这张照片捕捉了清末茶馆内客人对新颖照相机的好奇与反应,展现了他们各异的表情——从惊呆、好奇到欣喜。



清末的奉天,一位满族小姐在南关教堂内参加了一场婚礼。她身着精美的满族传统婚礼服饰,头饰华丽,妆容典雅,彰显出贵族女子的气质。在她的身旁,两位侍女静静地陪伴着,她们穿着简朴而整洁的服饰,神情专注,为小姐的婚礼提供着周到的服务。



清末的京城街头,一辆洋人的轿车意外趴窝,成了引人注目的焦点。在那个时代,京城的道路状况极差,坑洼不平,使得轿车在行驶过程中远不如马车快捷。由于技术的局限和道路的落后,轿车在当时的社会中仍属于罕见的奢侈品,主要被外国使馆所使用。



清末的街头,一名男子低垂着头,蹲在地上,神情落寞,唉声叹气。他显然还未能从失去辫子的打击中恢复过来,整个人仿佛失去了灵魂。



清末,一对母子身影显得格外凄凉。他们衣衫褴褛,破旧不堪,母亲紧紧地抱着奄奄一息的孩子,眼中满含泪水,透露出无尽的绝望和痛苦。这样的画面令人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心灵的震撼,因为它触及了人性中最柔软的部分。

这组清末彩色老照片不仅展示了清朝的宫廷生活和市井风情,还让我们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文化氛围和社会风貌。它们以独特的视角和色彩,为我们呈现了一个真实而又生动的历史画卷。通过这组照片,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清朝的历史和文化,感受到那个时代的独特魅力。

版权声明 : 本文内容均来源于网络收集整理,仅供学习交流,归原作者所有。

评论区

发表评论 / 取消回复

必填

选填

选填

◎欢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及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