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背红尾鸲 英文名:Rufous-backed Redstart 别名: 白头椋鸟、白头莺、黑脖八哥
时间:2024-08-04 15:04:39 阅读:87
红背红尾鸲
英文名:Rufous-backed Redstart
纲目科属:
雀形目 / Passeriformes
鹟科 / Muscicapidae
红尾鸲属 / Phoenicurus Erythronotus
描述:雄鸟:体型中等(15厘米)、色彩鲜艳的红尾鸲。喉、胸、背及尾上覆羽棕色;头顶及颈背的灰色及浅色的眉纹与黑色的眼先、过眼纹、脸颊及肩部成对比。两翼近黑,上有白色长条纹;尾棕色,两枚中央尾羽褐色;腹部及尾下覆羽白。雌鸟浓褐,尾似雄鸟;眼圈、喉、翼上纹及三级飞羽羽缘皮黄;尾下白。
虹膜-褐色;嘴-黑色;脚-灰黑。
叫声:鸣声响亮活泼;告警时发出gre-er声及音节含糊的叫声,也有较响亮的哨音
few-eet。
分布范围:中亚及西伯利亚南部。越冬从土耳其至伊拉克南部、Baluchistan及喜马拉雅山脉西部。
分布状况:罕见。繁殖于新疆西部的喀什、阿克苏、天山、于阗、乌鲁木齐及阿尔泰山等地的亚高山针叶林。越冬于平原地带。
习性:雄鸟在春季甚喧闹。尾上下轻弹而不往两边甩。越冬于中海拔地带的荒漠灌丛及林地。
世界 存在(居住地):中国、印度、吉尔吉斯斯坦、蒙古、尼泊尔、巴基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 存在(繁殖地):哈萨克斯坦、俄罗斯(东亚俄罗斯、中亚俄罗斯)。 存在(非繁殖地):阿富汗、巴林、伊朗、伊拉克、阿曼、沙特阿拉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存在(通道):卡塔尔。 游荡(非繁殖地):科威特。 游荡:以色列、土耳其。 存在和起源不确定:乌兹别克斯坦。 中国 在中国分布于新疆西部天山、西南部喀什、塔里木盆地西缘、北部阿尔泰山、准噶尔盆地和中部及东部盆地。 雄鸟夏羽头顶、枕、后颈灰色或浅蓝灰色,前额、眼先、脸颊、颈侧一直到肩端黑色。背、肩、腰、尾上覆羽等上体以及颏、喉、胸和两胁棕红色或锈红色。尾羽棕色或锈红色,中央一对尾羽暗褐色,最外侧一对尾羽具暗褐色端斑。两翅暗褐色.翅上小覆羽、内侧中覆羽和大覆羽白色,小翼羽大部白色,初级覆羽中部具白色宽斑,彼此共同构成翅上大而显著的白色翅斑。飞羽暗褐色或褐色,外翈羽缘浅灰色,脸中央至尾下覆羽白色或棕白色,翅下覆羽和腋羽白色。秋季刚换新羽后头部具粉褐色羽缘,掩盖了头顶的灰色,背和下体的棕红色亦被宽阔的灰色羽缘所掩盖,腹和尾下覆羽皮黄色,较夏羽淡,但到冬季以后,上述羽缘亦都消退,全身羽毛又恢复到夏羽状态。 雌鸟上体包括头顶、头侧、后颈、颈侧以及两翅等整个上体全为褐色或灰褐色,小翼羽几全白色,飞羽具淡色羽缘,尤以次级飞羽较明显,翅上覆羽缺少白斑,仅翅中覆羽具宽阔的浅棕色羽缘和一块小的白斑,眼周有一不明显的白环。下体淡灰褐色微缀以棕橙色,腹和肛周较淡,尾下覆羽浅棕色或黄褐色。 虹膜暗褐色,嘴黑色,跗踱和趾亦为黑色。 行为:常单独活动,多在地上、岩石上或灌木枝头活动和觅食,有时也见在树上活动。性活泼。鸣声清脆,常频繁地上下摆尾。 雄鸟在春季甚喧闹。尾上下轻弹而不往两边甩。越冬于中海拔地带的荒漠灌丛及林地。 迁徙:中国为夏候鸟,4月迁来中国繁殖,10-11月迁离中国。 食性:主要以昆虫为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