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岭雀 英文名:Brandt's Mountain-finch 别名: 高山地雀
时间:2024-08-04 15:14:27 阅读:106
高山岭雀
英文名:Brandt’s Mountain Finch
纲目科属:
雀形目 / Passeriformes
燕雀科 / Fringillidae
岭雀属 / Leucosticte Brandti
描述:体型略大(18厘米)的高海拔岭雀。头部色深,腰偏粉色。与林岭雀外形及羽色均相似,但头顶色甚深,颈背及上背灰色,覆羽明显为浅色,腰偏粉色。较任何雪雀的色彩都深。见于中国的7个亚种在体羽的深色程度及褐色和灰色的色调上有异。Clement et al.(1993)仅认可其中的5个亚种。
虹膜-深褐;嘴-灰色;脚-深褐。
叫声:鸣声无报道。叫声为响亮的twitt-twitt声,常在飞行时发出;也作沙哑的churr声。
分布范围:中亚、喜马拉雅山脉西部及中部至中国西部及蒙古。
分布状况:常见。亚种margaritacea于新疆西北部的塔尔巴哈台山及阿尔泰山;指名亚种于新疆西部的天山及喀什地区;pamirensis仅限于帕米尔高原;pallidior于昆仑山;intermedia于青海和甘肃;haematopygia于喀喇昆仑山脉;audreyana于青藏高原及喜马拉雅山脉;walteri于高原的东麓至四川及云南北部。
习性:喜高海拔的多岩、碎石地带及多沼泽地区。分布较林岭雀为高,夏季于海拔4000~6000米,冬季下至海拔3000米。结大群,有时与雪雀混群。
分布于阿富汗、不丹、中国、印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尼泊尔、巴基斯坦、俄罗斯联邦(中亚区、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 阿尔泰亚种于新疆西北部的塔尔巴哈台山及阿尔泰山;指名亚种于新疆西部的天山及喀什地区;疆西亚种仅限于帕米尔高原;南疆亚种分布于昆仑山;青海亚种分布于青海和甘肃;西藏亚种见于喀喇昆仑山脉;藏南见于青藏高原及喜马拉雅山脉;四川亚种分布于高原的东麓至四川及云南北部。 高山岭雀雌雄羽色相似,前额、头顶前部、眼先、眼周和脸颊黑色,这些羽毛在刚换上的新羽时具沙褐色羽缘,但很快就消失了。头顶后部、枕、后颈和上背灰褐色或暗褐色、具淡色羽缘,下背、肩灰褐色具暗色中央和宽的灰色羽缘,腰褐色或暗褐色有时具玫瑰色或粉红色羽缘,尾上覆羽褐色具灰白色或白色羽缘和尖端。尾黑褐色具棕白色羽缘,翅上小覆羽淡灰色或灰白色、具窄的玫瑰红色羽缘,中覆羽和大覆羽淡灰色具暗色中央,小翼羽、初级覆羽和飞羽概为暗褐色并具有窄的白色羽缘,其中内侧初级飞羽和外侧次级飞羽白色羽缘较宽。颏、喉、胸暗灰褐色,尤以颏部较暗,羽缘淡灰色,其余下体淡灰色微具不明显的暗色轴纹,腋羽淡灰色或白色,翼下覆羽白色。 虹膜褐色,嘴和脚黑色。 大小量度:体重♂28克,♀26-29克;体长♂164-190毫米,♀160-179毫米;嘴峰♂11.8毫米,♀10-11毫米;翅♂105-119毫米,♀103-119毫米;尾♂78毫米,♀74-76毫米;跗蹠♂21.5毫米,♀20-22毫米。 留鸟,冬季游荡。常成几只至十多只的小群,有时也见单独或成对活动的,冬季有时也见数十几甚至上百只的大群。性活泼,行动敏捷,飞行有力而且速度快,转弯也很灵活,飞行时群中个体靠的很近,群结较紧密,常成群低空短距离飞翔,有时成群从空中急飞而下,然后又突然转向空中,行动很协调。飞行时发出“twitt-twitt”声,也作沙哑的churr声。多在地上、有时也在灌木上觅食。 主要以高山植物种子为食,也吃灌木果实、种子和叶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