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有趣

矛斑蝗莺 英文名:Lanceolated Warbler 别名: 黑纹蝗莺、竖纹蚂蚱莺、苇扎、小蝈蝈喳、圆尾急

时间:2024-08-04 15:19:22   阅读:103

矛斑蝗莺
英文名:Lanceolated Warbler

纲目科属:
雀形目 / Passeriformes
莺科 / Sylviidae
蝗莺属 / Locustella Lanceolata

矛斑蝗莺 / Lanceolated Warbler

描述:体型略小(12.5厘米)而具褐色纵纹的莺。上体橄榄褐色并具近黑色纵纹;下体白色而沾赭黄,胸及两胁具黑色纵纹;眉纹皮黄;尾端无白色。与黑斑蝗莺的区别在体型较小,上体及胸部纵纹较粗重,顶冠较黑。

虹膜-深褐;嘴-上嘴褐色,下嘴带黄;脚-粉色。

叫声:鸣声为拖长的快速高调颤,;较黑斑蝗莺高而慢。叫声为churr-churr及低音chk。

分布范围:繁殖于西伯利亚、古北界东部;冬季至菲律宾、东南亚、大巽他群岛及马鲁古群岛的北部。

分布状况:不常见的季候鸟。繁殖于中国东北;有记录迁徙时见于中国东部及西北部。

习性:喜湿润稻田、沼泽灌丛、近水的休耕地及蕨丛。

俗名:黑纹蝗莺 竖纹蚂蚱莺 苇扎 小蝈蝈喳 圆尾急

世界 原产地:孟加拉国、文莱达鲁萨兰国、柬埔寨、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日本、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韩国、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马来西亚、蒙古、缅甸、尼泊尔、菲律宾、俄罗斯联邦、新加坡、斯里兰卡、泰国和越南。 游荡:比利时、丹麦、芬兰、法国、德国、哈萨克斯坦、黑山、荷兰、挪威、帕劳、塞尔维亚、斯瓦尔巴和扬马延、瑞典、英国和美国。 中国 内蒙古(呼伦贝尔盟、哲里木盟、赤峰市)、黑龙江(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绥化、伊春、松花江、黑河、大兴安岭)、吉林(白城、吉林市、延边)、辽宁(大连、朝阳)(旅鸟,繁殖鸟)、迁徙或越冬于新疆(天山)、河北(昌黎)、北京、河南、山东、江苏(沙卫山岛)、浙江、重庆、湖北、福建、广东、云南(勐腊、新平)、海南(旅鸟)。 矛斑蝗莺雄性成鸟上体包括两个翼的内侧覆羽呈橄榄褐色以至黄褐色,各羽中央贯以黑褐色纵纹,前端较细,往后较粗;眉纹淡黄褐色,细而不显;眼先、颊部和耳羽暗褐色,耳羽缀黄褐色纤细羽干纵纹,颊部具细小暗斑;翅上外侧覆羽和三级飞羽黑褐色,边缘淡黄褐色;初级飞羽和次级飞羽橄榄褐色;尾羽暗褐色,表面具隐约的暗色横纹。下体乳白,微沾黄褐;喉白色,中央微具淡褐色细点斑;胸部和两胁具黑褐色羽干纵纹较显著,略沾黄褐;腹中央白色;尾下覆羽棕褐色,亦杂有黑褐色羽干纵纹。 雌性成鸟上体羽色似雄鸟,但较暗淡;下体羽黑褐色羽干纵纹较稀疏。 亚成鸟上体暗橄榄褐色,斑纹不如成鸟多,下体皮黄色。羽干纵纹较成鸟淡而宽。体侧赭色,带橄榄色细斑,纵纹不多。 虹膜暗褐色;嘴黑褐色,下嘴基黄褐色;脚肉色。 大小量度:体重♂14-15克,♀11-17克;体长♂140毫米,♀110-130毫米;嘴峰♂11-13毫米,♀8-10毫米;翅♂54-65毫米,♀53-59毫米;尾♂44-53毫米,♀45-56毫米;跗蹠♂19-22毫米,♀16-20毫米。 中国东北地区为繁殖鸟,其他地区为旅鸟或部分冬候鸟。每年春季于5月中旬迁到东北繁殖地9月末10月初开始迁离繁殖地到南方越冬。 性极畏怯,常隐蔽,单独或成对活动。受惊时亦少起飞,而是站在地上急扫其尾或钻进草丛中隐匿。迁徙期发现于耕田和草地。矛斑蝗莺的食物全为昆虫,主要以毛虫、蚱蜢等鞘翅目、鳞翅目、直翅目等昆虫和昆虫的幼虫为食,也吃蝗虫、甲虫、蜘蛛等动物性食物,或其他陆生或水生昆虫和小型无脊柱动物。 矛斑蝗莺在繁殖期间特别善于鸣叫;叫声特殊,似如"gie-zi"或"gizi-gizi",有时飞翔时叫声为"gie-ie"。雄鸟叫得特别厉害。大部停息在灌木丛顶上或任何突出的枝条上,或在植物茎上鸣叫,叫声时低时高,几乎与螽蟖叫声相似。

上一篇: 白冠噪鹛 英文名:White-crested Laughingthr 别名:

下一篇: 栗耳[短脚]鹎 英文名:Brown-eared Bulbul 别名: 栗耳鹎

猜你喜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