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眶雀鹛 英文名:Grey-cheeked Fulvetta 别名: 白眼环眉_山白目眶_绣眼画眉_绣眼雀鶥
时间:2024-08-04 15:23:26 阅读:136
灰眶雀鹛
英文名:Grey-cheeked Fulvetta
纲目科属:
雀形目 / Passeriformes
莺科 / Sylviidae
雀鹛属 / Alcippe Morrisonia
描述:体型略大(14厘米)的喧闹而好奇的群栖型雀鹛。上体褐色,头灰,下体灰皮黄色。具明显的白色眼圈。深色侧冠纹从显著至几乎缺乏。与褐脸雀鹛的区别在下体偏白,脸颊多灰色且眼圈白色。
虹膜-红色;嘴-灰色;脚-偏粉。
叫声:鸣声为甜美的哨音ji-ju ji-ju,常接有起伏而拖长的尖叫声。受惊扰时发出不安的颤鸣声。以”呸”声易吸引此鸟。
分布范围:中国南方及台湾,缅甸东北部、东部,印度支那北部。
分布状况:常见留鸟于中等海拔区。亚种yunnanensis于西藏东南部及云南西北部,fraterculus于云南西南部,schaefferi于云南东南部,rufescentior于海南岛,morrisoniana于台湾,hueti从广东
至安徽,davidi从湖北西部至四川。
习性:常与其他种类混合于”鸟潮”中。大胆围攻小型鸮类及其他猛禽。
俗名:白眼环眉 山白目眶
灰眶雀鹛在中国以内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其以南各省区,往北达陕西南部和甘肃南部,往东至浙江和福建沿海,南达广东、香港、广西、台湾和海南岛,往西至四川、贵州、云南等省。 灰眶雀鹛在中国以外分布于缅甸、老挝、越南、柬埔寨。 灰眶雀鹛额、头顶、枕、颊和耳羽颈侧灰褐色;背、腰为橄榄褐色;尾上覆羽逐渐转棕褐色;眼先灰褐眼周灰白色;颊比头顶稍淡;颏、喉浅灰褐色;胸灰白染草黄;腹侧和两胁为草黄色,腹中央灰白色;尾下覆羽棕黄色;肩羽、小覆羽、内侧飞羽和各飞羽外翈同背色,内翈黑褐,但内翈缘色较淡;第2-6枚初级飞羽具切迹:飞羽式为4>5>6≥3>7>8>9>10;第2初级飞羽等于次内侧飞羽;第1枚初级飞羽短于最内侧飞羽。尾羽12枚,中央尾羽橄榄褐。其余尾羽外翈暗橄榄褐色,内翈更暗;中央尾羽具不明显的暗色横隐纹;各尾羽末端羽轴尖出。 灰眶雀鹛嘴黑褐色,嘴峰稍曲,上喙末端略钩,具缺刻,鼻须嘴须均发达。跗蹠前缘,被盾状鳞,跗蹠趾角褐色,爪稍淡。 大小量度:体重♂15-18克,♀16-19克;体长♂122-143毫米,♀122-140毫米;嘴峰♂10-12毫米,♀10-12毫米;翅♂58-66毫米,♀61-68毫米;♂55-65毫米,♀53-65毫米;跗蹠♂20-24毫米,♀20-23毫米(湖北亚种)。 灰眶雀鹛主要以昆虫及其幼虫为食,也吃植物果实、种子、苔藓、植物叶、芽等植物性食物。所吃昆虫各类主要有甲虫、毛虫、鞘翅目昆虫、鳞翅目昆虫、膜翅目昆虫、双翅目昆虫、蜻蜓目昆虫以及其他昆虫和昆虫幼虫,植物性食物主要有榕果、浆果、草莓、花蕊、苔藓、悬钩子、果实、杂草种子、叶芽等,偶尔也吃少量谷粒等农作物。 灰眶雀鹛除繁殖期成对活动外,常成5-7只至10余只的小群,有时亦见与其他小鸟混群,频繁地在树枝间跳跃或飞来飞去,有时也沿粗的树枝或在地上奔跑捕食。常常发出“唧、唧、唧、唧” 的单调叫声。常与其他种类混合于“鸟潮”中,大胆围攻小型鸮类及其他猛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