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鹛 英文名:White-browed Chinese Warb 别名: 山莺、华北山莺、北京山鹛、小背串、长尾巴狼
时间:2024-08-04 15:32:06 阅读:104
山鹛
英文名:White-browed Chinese Warb
纲目科属:
雀形目 / Passeriformes
扇尾莺科 / Cisticolidae
山鹛属 / Rhopophilus Pekinensis
描述:体大(17厘米)而尾长的具褐色纵纹的莺。眉纹偏灰,髭纹近黑。似体型墩实的鹪莺。上体烟褐色而密布近黑色纵纹;外侧尾羽羽缘白色;颏、喉及胸白;下体余部白,两胁及腹部具醒目的栗色纵纹,有时沾黄褐。西部的亚种 albosuperciliaris色彩甚淡,眉纹白,上体烟灰而具褐色纵纹,下体白,两胁及腹部略具黄褐色纵纹,尾下皮黄。亚种leptorhynchus为过渡色型,嘴细长而甚下弯。
虹膜-褐色;嘴-角质色;脚-黄褐色。
叫声:圆润的chee-anh对应叫声。鸣声据称为甜润持久的”dear, dear, dear”声,开始音高,很快下降,又开始叫第二遍。
分布范围:中国北部及西部。
分布状况:通常罕见于干旱多石并多矮树丛的丘陵地带及山地灌丛。亚种 pekinensis分布于辽宁南部西至宁夏贺兰山的黄河河谷地;leptorhynchus由陕西南部的秦岭至甘肃南部;albosuperciliaris从青海及内蒙古西部至新疆西部的喀什地区。
习性:栖于灌丛及芦苇丛。于隐蔽处之间作快速飞行,善在地面奔跑。不惧生。繁殖期外结群活动,有时与鹛类混群。
注:有时被看作是一种鹛类(参见郑作新,1987)。
山鹛分布于中国、韩国和朝鲜。仅在中国北方有分布,在中国西部的新疆、青海、甘肃、陕西;华北的河北、山西、河南、内蒙古、北京等省市。指名亚种分布于辽宁南部西至宁夏贺兰山的黄河河谷地;甘肃由陕西南部的秦岭至甘肃南部;新疆亚种从青海及内蒙古西部至新疆西部的喀什地区。 山鹛雌雄羽色相似。上体沙黄色,自额至背缀有棕色。上体各羽均具粗著的暗褐色纵纹,纵纹两侧沾栗棕色,羽缘沾沙灰色,头顶较背多栗色而少灰色,有时头顶全为栗色而具黑褐色纵纹。腰以下及全为沙褐色,纵纹亦模糊不清。尾长、微呈凸状,中央一对尾羽最长、灰褐色或沙灰色,具细的黑褐色羽干纹,外侧尾羽黑褐色、先端污灰白色或沙白色。尾羽表面具不甚明显的暗褐色横斑。两翅褐色,羽缘沙灰色。眉纹棕灰白色或白色,眼先暗褐色,颊和耳羽沙灰褐色,贯眼纹黑褐色,颧纹暗黑褐色。下体颏、喉、胸和腹白色,有时微沾灰白色或皮黄色;颈侧有淡棕色纵纹,胸侧和两胁杂有栗棕色纵纹;下胁和覆腿羽纯淡棕色,尾下覆羽灰褐色微沾棕色。 虹膜暗褐色或黄褐色,嘴角褐色或灰褐色,下嘴肉黄色或粉黄色,脚灰褐色或棕褐色。 大小量度:体重♂14-21克,♀20-21克;体长♂160-195毫米,♀169-190毫米;嘴峰♂10-14毫米,♀11-13毫米;翅♂60-66毫米,♀60-70毫米;尾♂92-105毫米,♀87-97毫米;跗蹠♂24-26毫米,♀19-24毫米。 留鸟,有的作季节性游荡。性活泼,常单独活动,经常在灌木和小树枝间敏捷的跳上跳下,或在灌木间短距离飞翔,从一棵灌木飞到另一棵灌木,于隐蔽处之间作快速飞行,善在地面奔跑。不惧生。繁殖期外结群活动,有时与鹛类混群。繁殖期常站在小树或灌木丛间鸣叫,鸣声响亮多变,常常一只鸟鸣叫,引进附近鸟的对鸣,此起彼伏,经久不息。山鹛的叫声颇具特色,为极其嘹亮圆润的的“啾——;啾——”似猫叫而更嘹亮刚强,似狼嚎而更圆润悦耳,为圆润的chee-anh对应叫声。鸣声据称为甜润持久的"dear, dear, dear"声,开始音高,很快下降,又开始叫第二遍。 山鹛为典型的食虫鸟类,主要以象甲、金龟甲等昆虫为食,也吃幼虫、虫卵和其他昆虫,冬秋季节也吃草籽、果实等植物型食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