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为何面对大清却不堪一击?
打败明朝的李自成,为何面对大清却不堪一击?他其实没赢过大明1644年是中国封建历史上平常也不平常的一年。平常是因为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不论朝代如何更迭,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不平常则是因为在那一年,中华大地的主角已经不是在煤山上一条白绫殒命的崇祯皇帝,也不是连山海关都没进的顺治皇帝,而是那个刚刚走进乾清宫的大顺永昌皇帝,那个十五年前的小小饥民李自成。
李自成,比最早进行农民起义的陈胜吴广更著名的农民代表,在明末清初的混乱历史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李自成的造反原因与历代农民起义的原因大致无二,说白了就是实在日子过不下去,吃不上饭,官府压迫,再不造反不是被饿死就是被吃人的官兵给弄死,横竖都是死,还不如豁出去搏一搏,搏赢了就是滔天富贵,搏输了还白赚这么多时光。
李自成之所以能够以农民起义的身份获得如此重要的历史地位,是因为他不像其他起义前辈那样“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而是在打下了大片地盘称帝后,以最快的速度迈进了紫禁城,甚至还没到半年时间。
在李自成攻入紫禁城的时候,清兵还在山海关外被吴三桂阻拦着,而张献忠的大西政权又明显实力不入大顺,可以说夺下了紫禁城的李自成已经有很大可能重新建立起一个全新的属于自己的帝国了。
那问题来了,为什么打败了明朝的李自成,在面对后来入关的清军时如此不堪一击?难道清兵就这么强吗?说实话,单论战斗力,拉拢了蒙古骑兵的清军的确非常强,但李自成打不过清军的更大的原因还是在于他自己本身太弱了。
明朝的败,并不是败给了李自成,而是败给了自己,李自成其实根本没赢过大明,在他攻打紫禁城的时候,明朝早已经只剩一个空架子。
明朝的衰败,首当其冲的就是党派之争。东西二厂的存在,注定了宦官势大,为了遏制宦官势力,东林党开始崭露头角。这其实是一种制衡的手段,明嘉靖年间就已经形成了司礼监宦官和内阁大臣进行相互制衡的局面。
但问题在于不论宦官还是东林党,其实在治国方面都没啥能耐,只能说看谁更加恶劣。崇祯皇帝一即位就处理了宦官头子魏忠贤,魏忠贤虽然无恶不作,但至少在治国的大格局方面是要比当时的东林党有魄力的。
他的死直接将平衡打破,导致宦官失利,而崇祯帝又没办法控制住东林党派人士,这就导致朝廷内部开始不统一,文官集团开始以籍贯划分党派,政令难以上通下达,朝堂更是一片混乱。
其次就是官员德不配位,政治腐败。从上面那一点可以看出,笔者本人对东林党是没什么好感的,像是《晚明士人心态及文学个案》中也是如此认为:东林党人“是一群没有多少政治远见,缺乏治国才能”的士大夫,“在好同恶异,党同伐异方面,东林党比起其地诸党成员来,常常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
但好歹东林党人士在道德品质上还是可以的,他们能够致力于社会道德文化秩序和政治法律秩序的重建。除开东林党外,晚明的大部分官员甚至连他们还不如,趁着国家爆发灾情大肆收购土地,导致周围百姓无地可种,国库也因为没有足够的赋税收入导致国家没有足够的财富支出,同时压迫乡里横行霸道,这才使得明朝对于农民起义、北方后金崛起应对不足。
最后一点在于晚明本身军事实力不行。明朝作为一个中国火器的开端,初期的三大营就有著名的神机营,全部配备火器,就连在那个时代极为稀罕的红夷大炮都有,所以当时的明朝实力还得十分强劲的。
但土木堡之变导致明朝军事开始落后,之后明朝皇帝不再重视热武器,到了崇祯帝后更是因为自己的多疑性格,迫害了大群将领,像是袁崇焕、卢象升、孙传庭等等,就连《明史》都表示:“传庭死,而明亡矣。”
在晚明自毁长城的举动下,可以说只要是支有点战斗力的部队,都能将其击败,所以说并不是李自成打败了明朝,换张献忠或者皇太极在同一时间攻打紫禁城,一样能攻下,所以说晚明真正的悲歌还是来自于自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