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喉潜鸟 英文名:Red-throated Loon 别名: 红喉水鸟
时间:2024-08-04 15:36:19 阅读:129
红喉潜鸟
英文名:Red-throated Loon
纲目科属:
鹳形目 / Ciconiiformes
潜鸟科 / Gaviidae
潜鸟属 / Gavia Stellata
描述:体型最小(61厘米)的潜鸟。夏季成鸟的脸、喉及颈侧灰色,特征为一栗色带自喉中心伸至颈前成三角形,颈背多具纵纹。上体其余部位黑褐无白色斑纹,下体白。冬季成鸟的颏、颈侧及脸白色,上体近黑而具白色纵纹,头形小,颈细,游水时嘴略上扬,与黑喉潜鸟的区别在振翼较快且较高。
虹膜-红色;嘴-绿黑色;脚-黑色。
叫声:飞行时发出似雁叫的gwuk-gwuk-gwuk声。
分布范围:近北极区。繁殖在北方,冬季南下至北纬30°左右。
分布状况:种群数量稀少。在中国东北部黑龙江,下至东部沿海经北戴河、旅顺至广东、海南岛及台湾北部有过境记录。
习性:繁殖于淡水区域,但越冬在沿海水域,有时成群活动。
红喉潜鸟繁殖体羽头和颈淡灰色,前额和头顶具黑色羽轴纹,后颈具黑白相间排列的纵纹;上体和翅上覆羽灰黑褐色,有时具有白色细小斑纹;前颈具显著的栗色三角形斑,从喉下部直到上胸;栗色三角形斑以下至整个下体白色,胸侧有黑色纵纹,两胁具黑色斑纹;尾下覆羽具黑色横斑。冬羽从前额、头顶、后颈一直到尾呈黑褐色,背部缀有白色细小斑点;头侧、颏、喉、前颈和整个下体白色。 幼鸟和非繁殖体羽相似,但头顶和后颈更暗,具淡白色羽缘,头侧和颈侧具褐色斑纹,肩和上背具白色斑点。 虹膜红色或栗色,嘴黑色或淡灰色,细而微向上翘,脚绿黑色,跗蹠后面和趾上缀有白色或黄色。 大小量度:体重♂1400-2500克,♀1250-2300克;体长♂640-690毫米,♀560-640毫米;嘴峰51-53毫米;翅260-310毫米;尾50-75毫米;跗蹠71-74毫米。 习性 红喉潜鸟善游泳和潜水,游泳时颈伸得很直,常常东张西望,飞行亦很快,呈直线。起飞较其他潜鸭灵活,不用在水面助跑就可在水中直接飞出,因而在较小的水塘亦能起飞,但在地上行走却较困难,常常在地上匍匐前进。 食性 红喉潜鸟主要以各种鱼类为食。也吃甲壳类、软体动物、鱼卵、水生昆虫和其他水生无脊椎动物。觅食方式通过潜水、在水下快速游泳追捕鱼群。水下持续时间可长达60-90秒。 迁徙 红喉潜鸟春季迁徙较晚,4月初至中旬才离开越冬水域迁往北方繁殖地,亦有迟至4月末还在中国福建沿海未迁走。秋季南迁亦较迟,多在繁殖地结冰以后10月初至中旬开始南迁,到达南方越冬地在10月末至11月。迁徙时多呈对或小群,亦有呈单只迁徙的。 鸣叫 红喉潜鸟飞行时发出似雁叫的gwuk-gwuk-gwuk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