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隼 英文名:Peregrine Falcon 别名: 黑背花梨鹞 花梨鹰 那青 青燕 鸭鹘 鸭虎
时间:2024-08-04 15:43:18 阅读:175
游隼
英文名:Peregrine Falcon
纲目科属:
鹳形目 / Ciconiiformes
隼科 / Falconidae
隼属 / Falco Peregrinus
描述:体大(45厘米)而强壮的深色隼。成鸟:头顶及脸颊近黑或具黑色条纹;上体深灰具黑色点斑及横纹;下体白,胸具黑色纵纹,腹部、腿及尾下多具黑色横斑。雌鸟比雄鸟体大。亚成鸟褐色浓重,腹部具纵纹。各亚种在深色部位上有异。亚种peregrinator自眼往下具垂直斑块而非髭纹,脸颊白色较少,下体横纹较细。
虹膜-黑色;嘴-灰色,蜡膜黄色;腿及脚-黄色。
叫声:繁殖期发出尖厉的kek-kek-kek-kek叫声。
分布范围:世界各地。
分布状况:不常见留鸟及季候鸟。亚种calidus迁徙经中国东北及华东,越冬于中国南方、海南岛及台湾;japonensis越冬于中国东南部;peregrinator为长江以南多数地区的留鸟。
习性:常成对活动。飞行甚快,并从高空呈螺旋形而下猛扑猎物。为世界上飞行最快的鸟种之一,有时作特技飞行。在悬崖上筑巢。
俗名:黑背花梨鹞 花梨鹰 那青 青燕 鸭鹘 鸭虎
世界 留鸟:阿富汗、阿尔及利亚、安道尔、安哥拉、安圭拉、安提瓜和巴布达、阿根廷、亚美尼亚、阿鲁巴、奥地利、阿塞拜疆、巴哈马、巴林、孟加拉、巴巴多斯、白俄罗斯、比利时、贝宁、百慕大、不丹、玻利维亚、博内尔、圣尤斯特歇斯和萨巴、博茨瓦纳、巴西、文莱、保加利亚、布基纳法索、佛得角、柬埔寨、喀麦隆、加拿大、开曼群岛、中非共和国、乍得、智利、哥伦比亚、科摩罗、刚果(布)、哥斯达黎加、克罗地亚、古巴、库拉索岛、塞浦路斯、捷克、科特迪瓦、丹麦、吉布提、多米尼加、厄瓜多尔、埃及、萨尔瓦多、赤道几内亚、厄立特里亚、爱沙尼亚、斯威士兰、埃塞俄比亚、福克兰群岛(马尔维纳斯)、斐济、芬兰、法国、法属圭亚那、加蓬、冈比亚、德国、加纳、直布罗陀、希腊、格陵兰、格林纳达、危地马拉、几内亚比绍、圭亚那、海地、洪都拉斯、匈牙利、印度、伊朗、伊拉克、爱尔兰、意大利、哈萨克斯坦、肯尼亚、韩国、科威特、吉尔吉斯斯坦、老挝、拉脱维亚、黎巴嫩、莱索托、利比里亚、利比亚、立陶宛、马达加斯加、马拉维、马里、马提尼克岛、毛里塔尼亚、马约特岛、墨西哥、摩尔多瓦、蒙古、蒙特塞拉特、摩洛哥、莫桑比克、纳米比亚、荷兰、尼加拉瓜、尼日尔、尼日利亚、北马其顿、挪威、阿曼、巴勒斯坦、巴拿马、巴拉圭、秘鲁、波兰葡萄牙、波多黎各、卡塔尔、罗马尼亚、卢旺达、圣基茨和尼维斯、圣卢西亚、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沙特、塞内加尔、塞拉利昂、新加坡、圣马丁岛(荷属)、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所罗门群岛、索马里、南非、南乔治亚和南桑威奇群岛、南苏丹、西班牙(加那利群岛)、苏丹、苏里南、瑞典、瑞士、叙利亚、中国(台湾省)、塔吉克斯坦、坦桑尼亚、东帝汶、多哥、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突尼斯、土耳其、土库曼斯坦、特克斯和凯科斯群岛、乌干达、乌克兰、阿联酋、英国、委内瑞拉、越南、西撒哈拉、也门、赞比亚和津巴布韦。 繁殖地:阿尔巴尼亚、澳大利亚、波黑、中国(香港)、刚果、格鲁吉亚、印尼、以色列、日本、朝鲜、列支敦士登、卢森堡、马来西亚、马耳他、黑山、缅甸、尼泊尔、新喀里多尼亚、巴基斯坦、巴布亚新几内亚、菲律宾、俄罗斯、塞尔维亚、斯里兰卡、泰国、美国、乌兹别克斯坦和瓦努阿图。 非繁殖地:伯利兹、瓜德罗普岛、关岛、牙买加、密克罗尼西亚、北马里亚纳群岛、帕劳、圣马丁(法语区)、乌拉圭、维尔京群岛。 旅鸟:圣皮埃尔和密克隆岛、美国小离岛 季节性不确定:澳门、圣巴瑟莱米。 游荡:布隆迪、圣诞岛、法罗群岛、冰岛马尔代夫、毛里求斯、萨摩亚和塞舌尔。 中国 在黑龙江、吉林为夏候鸟;辽宁、北京、河北、内蒙古、山西为旅鸟;上海、浙江、台湾、广东、广西为冬候鸟。新疆亚种极为罕见,仅见于新疆,为繁殖鸟。南方亚种也极为罕见,在上海、青海、宁夏为旅鸟,贵州、云南为冬候鸟,其他地区均为偶见迷鸟。东方亚种更是极为罕见,仅记录于浙江缙云,为冬候鸟,这个亚种也可能还产于台湾。 游隼是体形比较大的隼类,体长为38-50厘米,翼展95-115厘米,体重647-825克,寿命11年。中型猛禽。头顶和后颈暗石板蓝灰色到黑色,有的缀有棕色;背、肩蓝灰色,具黑褐色羽干纹和横斑,腰和尾上覆羽亦为蓝灰色,但稍浅,黑褐色横斑亦较窄;尾暗蓝灰色,具黑褐色横斑和淡色尖端;翅上覆羽淡蓝灰色,具黑褐色羽干纹和横斑;飞羽黑褐色,具污白色端斑和微缀棕色斑纹,内翈具灰白色横斑;脸颊部和宽阔而下垂的髭纹黑褐色。喉和髭纹前后白色,其余下体白色或皮黄白色,上胸和颈侧具细的黑褐色羽干纹,其余下体具黑褐色横斑,翼下覆羽,腋羽和覆腿羽亦为白色,具密集的黑褐色横斑。 幼鸟上体暗褐色或灰褐色,具皮黄色或棕色羽缘。下体淡黄褐色或皮黄白色,具粗著的黑褐色纵纹。尾蓝灰色,具肉桂色或棕色横斑。虹膜暗褐色,眼睑和蜡膜黄色,嘴铅蓝灰色,嘴基部黄色,嘴尖黑色,脚和趾橙黄色,爪黄色。普通亚种幼鸟爪玉白色,与猎隼类似。 大小量度:体重♂623-687克,♀887克;体长♂412-458毫米,♀450-501毫米;嘴峰♂19.4-22.5毫米,♀20.7-23.5毫米;翅♂315-350毫米,♀338-368毫米;尾♂160-185毫米,♀166-201毫米;跗蹠♂50-56毫米,♀54-57毫米。 迁徙 游隼一部分为留鸟,一部分为候鸟。也有的在繁殖期后四处游荡。有迁徙行为的鸟类种群在其范围内的温带和北极地区高度迁徙,从北美迁徙到南美洲,从欧洲迁徙到非洲,从北亚迁徙到南亚和印度尼西亚。那些在低纬度地区或南半球繁殖的种群往往是常驻的留鸟。迁徙的鸟类在8-11月之间离开它们的繁殖地,并在3-5月之间返回。迁徙种群很容易飞越广阔的海洋。大多数游隼单独或成对旅行,即使在迁徙时也是如此。 活动 多单独活动,叫声尖锐,略微沙哑。通常在快速鼓翼飞翔时伴随着一阵滑翔;也喜欢在空中翱翔。性情凶猛,即使比其体形大很多的金雕、矛隼、鵟等,也敢于进行攻击,不过动机往往是保卫巢穴和领地。由于它主要是在空中捕食,因而比其他猛禽需要更快的速度,所以具有相对较大的体重,有像高速飞机一样的可以减少阻力的狭窄翅膀和比较短的尾羽。大多数时候都在空中飞翔巡猎,发现猎物时首先快速升上高空,占领制高点,然后将双翅折起,使翅膀上的飞羽和身体的纵轴平行,头收缩到肩部,以每秒钟75-100米的速度,近似垂直地从高空俯冲而下。靠近猎物的时候,稍稍张开双翅,利用高速俯冲的冲击力以后趾猛力击打或用尖锐如匕首般锋利的脚爪一把攫住猎物,致其受伤或立即毙命。真正见过游隼捕猎的人,定是过目难忘的。最后它将猎物带到一个较为隐蔽的地方,用双脚按住,用嘴剥除羽毛后再撕裂成小块吞食。有时也在地上捕食。与这种捕食方式相适应,它的跗跖变得短而粗壮,抓握猎物的脚趾也变得细而长。 平时飞行并不迅速,速度只有时速50-100千米,但是是俯冲最快的鸟类,时速最快可达到300多千米。游隼的俯冲捕猎本领因不是天生就会的,故它还有自然界罕见的教授雏鸟捕食技巧的行为。 食性 游隼实际上只捕猎在飞行中的鸟类。然而,像许多其他猎鹰一样,它们也会捕捉飞行中的大型昆虫,例如甲虫,也食蝙蝠和啮齿动物。雄鸟较小,捕捉的猎物大小不等,从山雀到松鸦,甚至是鸽子。雌鸟较胖大,捕捉的猎物大小从黑鹂到林鸽不等。它们也捕获鸭子,甚至鹅和苍鹭,但这些捕获是非常特殊的,而且北方的游隼更肥大,在它们的迁徙路线上不需要将猎物带回悬崖,一般是被当场吃掉。主要捕食野鸭、鸥、鸠鸽类、乌鸦和鸡类等中小型鸟类,偶尔也捕食鼠类和野兔等小型哺乳动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