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别:鸟类 / 日期:2024-08-04 / 浏览:83 / 评论:0

棕背田鸡
英文名:Rufous-backed Crake

纲目科属:
鹤形目 / Gruiformes
秧鸡科 / Rallidae
田鸡属 / Porzana Bicolor

棕背田鸡 / Rufous-backed Crake

描述:中等体型(22厘米)并具明显栗色和近黑色的田鸡。头颈深烟灰色,上体部余棕褐色。颏白,尾近黑,下体余部深灰。雄雌同色。

虹膜-红色;嘴-偏绿,嘴基红色;脚-红色。

叫声:由粗哑的喘息声引出拖长声的下降颤音。

分布范围:喜马拉雅山脉东部、缅甸北部、泰国北部、印度支那北部及中国西南。

分布状况:为西藏东南部、云南、四川南部及贵州东部从中山地带的罕见或未被留意的留鸟,栖于沼泽及多芦苇的溪流两岸,分布至海拔3600米。

习性:躲躲闪闪,常黄昏活动。

分布于不丹、中国、印度、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缅甸、尼泊尔、泰国、越南。 [3] 在中国主要分布于西藏、云南、四川及贵州等省区。 棕背田鸡是一种中等体型并具明显栗色和近黑色的田鸡。雄雌同色。头颈和下体深烟灰色,顶和枕部颜色较暗,头侧颜色较淡。上体自额部至尾部,包括两翼的表面、内侧飞羽均为橄榄色。尾上覆羽缀有白斑,飞羽为黑褐色。颏部和喉部为白色,胸部及腹部中央呈暗灰色,并具有暗橄榄褐色的横斑。虹膜红色;嘴偏绿,嘴基有红色斑,到繁殖期时这个红斑更为鲜艳;脚和趾为暗红色或砖红色。 幼鸟与成鸟相似,但虹膜褐色而不是血红色。 与红胸田鸡相似,但此鸟上体棕褐色与头、颈及下体暗灰色形成鲜明对比,与红胸田鸡明显不同。 大小量度:体重72克;体长197-250毫米;嘴峰19-27毫米;翅96-119毫米;尾52-60毫米;跗蹠35-39毫米。 留鸟。喜欢在一边有植物覆盖,另一边有开阔草地的溪流活动,其生活习性很像红脚苦恶鸟。常在早晨和傍晚出来到开阔的草地上活动,晨昏从隐蔽处出来在草地上觅食,遇到危险时则急速往草丛或水边奔跑,到水边后或是进入水中游泳或潜水,或是飞到水域的对岸隐蔽,有时在受到威胁时常常压低头部和尾部在地面上奔跑,或躲藏于草丛或灌丛中。平时则为颠簸慢行。叫声由粗哑的喘息声引出拖长声的下降颤音。 不善鸣叫,即使在繁殖季节也是如此。杂食性,吃蠕虫、软体动物、昆虫和沼泽地植物的种子,主要以各种水生昆虫为食。啄食时动作迅速,双翅下垂,尾竖立并频繁摆动,也能在人类生活区附近的开阔地觅食。
版权声明 : 本文内容均来源于网络收集整理,仅供学习交流,归原作者所有。

评论区

发表评论 / 取消回复

必填

选填

选填

◎欢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及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