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头鸺鹠 英文名:Barred Owlet 别名: 横纹小鸺、猫王鸟、训狐、流离
时间:2024-08-04 16:04:29 阅读:105
斑头鸺鹠
英文名:Barred Owlet
纲目科属:
鸮形目 / Strigiformes
鸱鸮科 / Strigidae
鸺鹠属 / Glaucidium Cuculoides
描述:体小(24厘米)而遍具棕褐色横斑的鸮鸟。无耳羽簇;上体棕栗色而具赭色横斑,沿肩部有一道白色线条将上体断开;下体几全褐,具赭色横斑;臀片白,两胁栗色;白色的颏纹明显,下线为褐色和皮黄色。
虹膜-黄褐;嘴-偏绿而端黄;脚-绿黄。
叫声:不同于其他鸮类,晨昏时发出快速的颤音,调降而音量增。另发出一种似犬叫的双哨音,音量增高且速度加快,反复重复至全音响。
分布范围:喜马拉雅山脉、印度东北部至中国南部及东南亚。
分布状况:在低地及丘陵的小片林地中并不罕见。中国有5个亚种 — austerum在西藏东南部;rufescens在云南西部;brugeli在云南南部;persimilie在海南岛;whitelyi在华中、华南及东南等地区。偶见于山东。
习性:常光顾庭园、村庄、原始林及次生林。主为夜行性,但有时白天也活动。多在夜间和清晨作叫。
俗名:横纹小鸺 流离 猫王鸟 训狐
斑头鸺鹠在中国以内分布于甘肃南部、陕西、河南、安徽、四川、贵州、云南、西藏、广西、广东、香港和海南岛。中国以外分布于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缅甸、泰国、中南半岛、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 斑头鸺鹠的头、颈和整个上体包括两翅表面暗褐色,密被细狭的棕白色横斑,尤以头顶横斑特别细小而密。眉纹白色,较短狭。部分肩羽和大覆羽外翈有大的白斑,飞羽黑褐色,外翈缀以棕色或棕白色三角形羽缘斑,内翈有同色横斑;三级飞羽内外翈均具横斑;尾羽黑褐色,具6道显著的白色横斑和羽端斑;颏、颚纹白色,喉中部褐色,具皮黄色横斑;下喉和上胸白色,下胸白色,具褐色横斑;腹白色,具褐色纵纹;尾下覆羽纯白色,跗蹠被羽,白色而杂以褐斑,腋羽纯白色。幼鸟上体横斑较少,有时几乎纯褐色,仅具少许淡色斑点。 斑头鸺鹠的虹膜黄色,嘴黄绿色,基部较暗,蜡膜暗褐色,趾黄绿色,具刚毛状羽,爪近黑色。 大小量度:体重♂150-210克,♀153-260克;体长♂250-260毫米,♀241-260毫米;嘴峰♂15-18毫米,♀14-18毫米;翅♂150-160毫米,♀150-188毫米;尾♂92-101毫米,♀91-103毫米;跗蹠♂26-31毫米,♀29-33毫米。 斑头鸺鹠为留鸟,大多单独或成对活动。大多在白天活动和觅食,能像鹰一样在空中捕捉小鸟和大型昆虫,也在晚上活动。主要以蝗虫、甲虫、螳螂、蝉、蟋蟀、蚂蚁、蜻蜓、毛虫等各种昆虫和幼虫为食,也吃鼠类、小鸟、蚯蚓、蛙和蜥蜴等动物。鸣声嘹亮,不同于其它鸮类,晨昏时发出快速的颤音,调降而音量增。另发出一种似犬叫的双哨音,音量增高且速度加快,反复重复至全音响。在宁静的夜晚,可传到数里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