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腹角雉 英文名:Temminck’s Tragopan 别名: 寿鸡_秀鸡_娃鸡_星绣鸡_岩角鸡_大红鸡
时间:2024-08-04 16:22:09 阅读:115
红腹角雉
英文名:Temminck’s Tragopan
纲目科属:
鸡形目 / Galliformes
雉科 / Phasianidae
角雉属 / Tragopan Temminckii
描述:体大(68厘米)而尾短。雄鸟绯红,上体多有带黑色外缘的白色小圆点,下体带灰白色椭圆形点斑。头黑,眼后有金色条纹,脸部裸皮蓝色,具可膨胀的喉垂及肉质角。与红胸角雉区别在于下体灰白色点斑较大且不带黑色外缘。雌鸟较小,具棕色杂斑,下体有大块白色点斑。
虹膜-褐色;嘴-黑,嘴尖粉红;脚-粉色至红色。
声音:雄鸟发出似婴儿啼哭的wu, wa…, ga, ga或nyear-ni声来维护巢域。雌鸟繁殖季节发出wa, wa
叫声,告警时叫声似鸭叫的quack-quack-quack。
分布范围:喜马拉雅山脉东部,缅甸北部和(越南的)东京西北,至中国中部。
分布状况:广泛分布的地方性常见鸟,见于西藏东南部、云南西部及北部、四川、甘肃南部、陕西南部、贵州、湖北、湖南及广西北部海拔 2000~3900米(冬季下至1000米)。
习性:单个或家族栖于亚高山林的林下。不惧生。夜栖枝头。雄鸟炫耀时膨胀喉垂并竖起蓝色肉质角,喉垂完全膨起时有蓝红色图案。
中国分布:中国分布于西藏东南部,往东至云南北部、贵州东北部、甘肃南部、陕西南部、湖南西部、湖北西南部、广西北部、四川西部和北部等地。 陕西省内见于周至、太白、洋县、佛坪、宁陕、镇坪(留鸟)等地; 其它分布:见于印度阿萨姆邦东北部、缅甸北部和越南西北部。 它的体形和大小同家鸡差不多,雄鸟体长44-66厘米,体重930-1800克。雄鸟的羽色非常艳丽,在头顶上生长着乌黑发亮的羽冠,羽冠的两侧长着一对钴蓝色的肉质角,精巧而美丽,这就是“角雉”名称的由来。 此外,在它的项下还生有一块图案奇特的肉裙,色彩绚丽而富于变幻,两边分别有八个镶着白边的鲜红色斑块,中间在黑色的衬底上散布着许多天蓝色的斑点,有人说这些斑点很象草书的“寿”字,所以又称它为“寿鸡”,视为长寿和好运的象征。 它的脸颊裸出,露出天蓝色的皮肤,周缘围着一圈桔黄色的羽毛。头、颈的后部和上胸为橙红色,尾羽为棕黄色,杂有黑色的虫蠹状斑,并具有黑色的横斑和端斑。其余体羽都是深栗红色,上面布满了圆圆的灰色眼状斑,背部的较小,胸、腹部的比较大,就像是红色的锦缎上洒满了大大小小的珍珠。由于雄鸟美丽的羽色和体态,人们还给它起了许多优美动听的名字,如“秀鸡”、“星绣鸡”、“岩角鸡”、“大红鸡”等等。 与雄鸟相比,雌鸟的羽色就逊色多了,体长44-66厘米,体重830-1300克。上体一般为灰褐色,下体淡皮黄色,均布满了黑色的斑纹和白色的斑点。不过这种天然的保护色,可以使它在孵卵时免遭天敌的袭击。 它们的虹膜为褐色;嘴黑色或角褐色;腿、脚粉红色或灰褐色。 它喜欢单独活动,只是在冬季偶尔结有小群。主要以乔木、灌木、竹、草本植物和蕨类的嫩芽、嫩叶、青叶、花、果实和种子等为食,兼食少量动物性食物,食物种类非常广泛,已经记录到的就有40多种。春季和夏季喜食鳞毛蕨、宝兴冷蕨、报春花等的嫩叶和嫩芽等;秋季除蕨类外,还有玉竹、花楸、悬钩子等的叶、茎和果实,以及山蜗牛、昆虫等动物性食物;冬季则以常扒开雪被,啄食早熟禾、铁线莲、鹿耳韭等草本植物和蕨类的叶。 它的胆子很小,走过林间小路时,常常先从灌丛边伸头张望,确认没有危险时才迅速通过。每当夜幕降临时,它们就悄悄地飞到树上过夜,雄鸟和雌鸟在相距不远的树上分别栖息。 性机警,善奔走。鸣声似小孩啼哭的“哇、哇”声,故当地群众叫“娃娃鸡”。多单独或成对活动,冬季亦常集成2-5只,甚至10只左右的小群活动。白天活动。多数时间都在林下地面活动和觅食,有时也上到树上觅食,夜晚则栖息于树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