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6部冷门电影值得细细品味,每部都拍的太有诚意了
1、《最终兵器·弓》
目前视觉效果最好的,冷兵器时代弓箭对战片。剧情很简单,剧中清军都讲的满语,当然口音就不能考究了。会满语的在国内都很少了,由此可见韩国制片方的诚意。片中当年彪悍的清军,曾经以三百骑兵大破四万朝军,10天杀到汉城。入主中原两百多年后就变成连满语都不会只能提笼架鸟的八旗子弟,感叹!
2、《鸣梁海战》
作为重头戏的海战执行得水准之上,虽然调度与混战的编排条理略不清晰,结尾部分仍得靠主旋律煽情突破高潮峰值,变幻而惨烈的战局以及视死如归的坚毅倒是得以全面呈现。相比之下,前半的文戏被框得很死,除了群戏较单薄、棱角模糊,就连李舜臣的塑造也并非做到完全有血有肉。不过有一说一,主要角色气场拿捏依然是到位的,尤其是崔岷植与柳承龙。
3、《投名状》
兄弟三人最看重之事的格局依次递减,分大小却不分高低。性格迥异的三人因为贫困和一张投名状命运连在一起,逐渐都陷入到自己价值观的电车难题里。电影只审慎地展示,并不做过多引导,留给观众自己做哲学层面的探讨。真是部好电影啊,各个方面。不过少一点惊艳感,可能是在各个平台都看过一些经典片段了。
4、《高地战》
韩国视角的625战争,不止是军官(白善烨的回忆录),文艺界也如此,大家都不知道为什么要战斗,所以韩方厌战情绪一直很高。站在今天对个体生命尊重的角度,我们确实要反思战争是为了什么。但在当时,个体的内心装着的是集体,为集体,为明天而战。追根结底,冷战的二元对立意识形态扭曲了人们的价值观,世界并不是非黑即白的,允许不同,允许多样性的存在。
5、《太极旗飘扬》
有点《我们的父辈》那味儿了,战争中个人的力量真的太渺小。本片没有偏向谁,只是很冷静的刻画了战争对本来与世无争的兄弟俩由于各种突发事件而导致的心理变化,战争场面也足够激烈,最震撼的地方是哥哥以为弟弟死了和最后当红旗队队长的两场戏,前者那种一秒眼红简直隔着屏幕就能让人感到撕心裂肺的痛,后者那种癫狂到最后的清醒也非常震撼。
6、《小鞋子》
可以说是目前看过电影里最喜欢的结尾。看到长跑比赛已经想起从小听到大的内地改编版本,改编版的最后小男孩虽然跑了第一,但站在终点线等两个人冲了线才跨过去,理所当然被问原因理所当然被感动。以为原版会是同样的结局,索然无味地看了一阵,却发现情况不对。未知的惊喜在面前展开,像头一次接触电影艺术一样兴奋又忐忑——上一部带给我这样反差感受的还是穿条纹衬衣的男孩(不过那是惊吓)。这部电影拍出了生活,不做观点讨论,也没有激进对抗,但仍然存在的生活本身。
这6部冷门电影值得细细品味,每部都拍的太有诚意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