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苇莺 英文名:Great Reed Warbler<br />学名:Acrocephalus arundinaceus 别名:
时间:2024-08-11 10:21:16 阅读:130
大苇莺
英文名:Great Reed Warbler
学名:Acrocephalus arundinaceus
纲目科属:
雀形目 / Passeriformes
苇莺科 / Reed Warblers,Grauer’s Warbler and Allies / Acrocephalidae
大苇莺(英文名:Great Reed Warbler,学名:Acrocephalus arundinaceus),是雀形目苇莺科苇莺属的鸟类。别名苇串儿、芦稿鸟、剖苇。习性同东方大苇莺,但分布无重叠。该物种分布在从欧洲到中亚的广大地区,在中国仅分布于新疆。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繁殖区: 欧亚:西部,中部非繁殖区: 非洲
分布于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安哥拉、亚美尼亚、澳大利亚、奥地利、阿塞拜疆、巴林、白俄罗斯、比利时、贝宁、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博茨瓦纳、文莱达鲁萨兰国、保加利亚、布基纳法索、布隆迪、柬埔寨、喀麦隆、中非共和国、中国、刚果民主共和国、科特迪瓦、克罗地亚、捷克共和国、丹麦、吉布提、埃及、赤道几内亚、厄立特里亚、爱沙尼亚、埃塞俄比亚、芬兰、法国、加蓬、冈比亚、格鲁吉亚、德国、加纳、直布罗陀、希腊、几内亚、几内亚比绍、匈牙利、印度、印度尼西亚、伊朗伊斯兰共和国、伊拉克、以色列、意大利、日本、约旦、哈萨克斯坦、肯尼亚、韩国、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科威特、吉尔吉斯斯坦、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拉脱维亚、黎巴嫩、莱索托、利比里亚、利比亚、立陶宛、卢森堡、马其顿、马拉维、马来西亚、马里、马耳他、毛里塔尼亚、摩尔多瓦、摩纳哥、蒙古、黑山、摩洛哥、莫桑比克、缅甸、纳米比亚、荷兰、尼日尔、尼日利亚、阿曼、巴勒斯坦、菲律宾、波兰、葡萄牙、卡塔尔、罗马尼亚、卢旺达、圣马力诺、沙特阿拉伯、塞内加尔、塞尔维亚、塞拉利昂、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南非、南苏丹、西班牙、苏丹、斯威士兰、瑞典、瑞士、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塔吉克斯坦、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泰国、东帝汶、多哥、突尼斯、土耳其、土库曼斯坦、乌干达、乌克兰、美国、阿联酋、乌兹别克斯坦、越南、西撒哈拉、也门、赞比亚、津巴布韦。 旅鸟:阿富汗、孟加拉国、乍得、法罗群岛、冰岛、爱尔兰、列支敦士登、尼泊尔、挪威、巴基斯坦、巴布亚新畿内亚、圣多美和普林西比、索马里、英国。 中国新疆(西部喀什、天山至中部尉犁)、甘肃(张掖、酒泉)(繁殖鸟);俄罗斯南部和中部,越冬于非洲中部。 大苇莺雌雄羽色相似。上体橄榄褐色沾灰,眉纹淡棕黄色或淡赭色,眼先褐色,耳覆羽灰橄榄褐色具白色斑点。两翅覆羽与背同色,飞羽褐色具淡棕色羽缘,第一枚初级飞羽短而尖,较翅覆羽短第二枚初级飞羽较第5枚为长。尾羽淡褐色,凸尾,向两侧尾羽渐渐缩短,无淡色端斑。颏、喉和腹中部白色,腹微缀乳黄色,胸部沾灰,两胁、肛周和尾下覆羽淡赭褐色。 虹膜褐色,嘴暗褐色,下嘴基部黄色,脚淡黄色。 幼鸟上体棕褐色,飞羽黑褐色,下体赭褐色。 大小量度:体重♂17-33克,♀18-29克;体长♂166-195毫米,♀165-194毫米;嘴峰♂17-20毫米,♀17-20毫米;翅♂76-102毫米,♀79-100毫米;尾♂72-84毫米,♀71-85毫米;跗蹠♂26-30毫米,♀26-30毫米。(注:♂雄性;♀雌性) 性活跃,常单独或成对地在草茎、芦苇丛和灌丛之间跳跃、攀缘,极为警觉,不时地变换位置,突然地出现在另一个地方。繁殖期间常站在巢附近的芦苇或小树枝顶端鸣叫,有时长时间地站在枝头上鸣叫不息,有时变换着位置鸣叫,或活动一会儿,鸣叫一会儿,或边鸣边活动。鸣叫响亮刺耳而不连贯,喉音甚重,杂以尖厉高叫及低沉的呱呱声。叫声包括生硬的"tack"及吱声"churr"。 食物主要以甲虫、金花虫、鞘翅目昆虫幼虫以及蚂蚁、豆娘和水生昆虫为食,也吃蜘蛛、蜗牛等无脊椎动物和少量植物果实与种子,也吃水生植物种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