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身名门却死于穷困,杜甫的一生为何会高开低走?答案来了,诗歌,诗人,唐朝,作家,宋之问,安史之乱
杜甫字子美,号少陵,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人尊称为“诗圣”。他的诗歌不仅记录了当时社会的真实面貌,也深刻反映了当时人民的疾苦与苦难。然而这样一位伟大的诗人,其一生却经历了从出身名门到最终穷困潦倒的巨大反差,其人生轨迹的“高开低走”令人唏嘘不已。
出身名门,少年才俊
杜甫的家族有着显赫的官宦背景,他的远祖是汉武帝时期的酷吏杜周,祖父杜审言则是唐初的著名诗人,与宋之问、沈佺期齐名,对唐诗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杜甫的父亲杜闲也曾担任兖州司马等官职,这使得杜甫自幼便生活在一个“奉儒守官”的家庭环境中。
杜甫自幼聪颖好学,七岁便能作诗,十五岁便已在文坛崭露头角,展现出非凡的文学才华。他年少时有机会接受各种文化艺术的熏陶,如聆听李龟年的歌声,欣赏吴道子的画作等,这些经历为他日后的诗歌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仕途不顺,困守长安
尽管出身名门,才华横溢,杜甫的仕途之路却异常坎坷。天宝五载(746年),三十五岁的杜甫来到长安,希望能在仕途上有所作为。然而当时的长安城已被奸臣李林甫掌控,政治腐败,人才埋没。杜甫虽然参加了多次科举考试,但均因李林甫的阻挠而未能中举。
在长安的十年间,杜甫生活困顿,多次投献权贵以求仕进,但均未能如愿。他亲眼目睹了统治者的腐败和人民的苦难,逐渐从一个浪漫的诗人转变为一个忧国忧民的诗人。他的诗歌创作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早期的浪漫主义风格转向现实主义风格,写出了《兵车行》、《丽人行》等不朽名篇,以及“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等警世之句。
安史之乱,流离失所
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唐朝由盛转衰。杜甫在战乱中历经艰险,与家人失散,生活更加困顿。他亲眼目睹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写下了《春望》、《石壕吏》、《新安吏》等反映人民疾苦的诗歌。这些诗歌不仅表达了他对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也展现了他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怀。
在战乱中,杜甫多次流离失所,甚至一度被俘。然而他始终保持着对国家的忠诚。他曾在凤翔面见唐肃宗,被任命为左拾遗,但不久便因卷入政治斗争而被外放。此后,他一直在各地漂泊,生活无着。
晚年凄凉,死于穷困
杜甫的晚年生活十分凄凉。他在成都依靠严武等友人的帮助,勉强维持生计。随着严武的去世,他的生活更加困顿。他不得不在船上生活,四处漂泊,身体也每况愈下。最终,在湖南的一条小船上,杜甫因病去世,享年五十九岁。
杜甫的一生充满了悲剧色彩,他出身名门,才华横溢,本应有着幸福的生活。然而由于时代的变迁、政治的腐败、以及个人命运的坎坷,他最终却落得个穷困潦倒、客死他乡的下场。他的诗歌虽然流传千古,但他的个人命运却令人扼腕叹息。
为何会高开低走
杜甫的一生之所以高开低走,既有时代的原因,也有个人命运的因素。首先是他生活在一个由盛转衰的时代,安史之乱的爆发使唐朝陷入了深重的危机之中,政治腐败、战乱不断、民不聊生,这些都给杜甫的仕途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杜甫的个人命运也充满了坎坷,他虽然才华横溢,但多次卷入政治斗争而被排挤。他的一生都在为仕途奔波劳碌,却始终未能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
杜甫的性格也对他的人生轨迹,其实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性格耿直、疾恶如仇,不愿与权贵同流合污。这种性格使他在官场中难以立足,也使他更容易受到排挤和打压。
写到最后
杜甫的一生之所以高开低走,是时代、个人命运、性格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尽管他的人生充满了悲剧色彩,但他的诗歌却永载史册,成为后人学习的宝贵财富。他的忧国忧民情怀,也将永远激励着后人前行。
大家如果还有别的看法,欢迎在评论区进行留言和讨论,同时也欢迎收藏和转发。(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