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找不到“好工作”
时间:2012-04-29 00:00:00 阅读:389
贾晓明,北京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教授,应用心理学研究所所长,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心理学会首批注册督导师。
这个时候,读书这种行为的终极目的也许就是工作。把脑袋埋在书本里近20年,为的就是找到一份好工作。然而,很多抱着高学历浪荡在人才市场上的高才生却不断抱怨——为什么我们总也找不到好工作?
我们对“好工作”有误解
在天涯论坛上有一位网友爆出自己找工作的经历,用的是“不堪回道”4个字:“2006年我硕士毕业,原以为找工作不会太难,我是奔着月薪过8000元和户口留京的双重指标去的。谁料,晃悠了3个月,最终却只找到一个民企业务员的活儿,收入很不稳定。凑合着干了两个月,我就辞职回家复习了。当时的想法是,博士毕业后薪水肯定能高些,而且可以留高校,这样的工作也比较稳定。
“2007年顺利考上博士,但是怎么也没想到,等到2009年毕业时,碰上的是博士就业高荒年。各大学留校指标少不说,被经济危机这么一闹,博士的薪水也直线下降。在跟20多个名牌大学的博士‘拼命厮杀’后,我终于进了一家国企,但是得从最底层做起。同学聚会时,我发现6年前本科毕业的同学月薪都比我高。”
类似的抱怨还有很多,人们发现,似乎越是高学历的人越是难以找到好工作。这是为什么呢?
这里首先有一个问题:什么叫好工作?按照这个人的标准,显然民企业务员算不得好工作。如果我们做个调查,也许大多数人都这么认为。文案、营销、服务类等工作,大学生都不屑于去做,在他们看来这些都不是好工作。
为什么这些工作就不好?因为它的门槛低,人人都能做,于是高学历的人就觉得它不好。
回头再看看一些人眼里的好工作:高薪,稳定,不用吃太多的苦,工作环境舒服体面。这就是对好工作的定义,当然某种程度上这也代表了我们这个时代的价值取向。随便翻看几本杂志打开几个网页,你看里面推崇的人是怎样的?都是it精英、股市牛人,他们的最大特点就是年纪轻、身价高。当然,这其中还有一个问题:好工作的“好”不光体现在薪水上,还关乎这份工作是否体面。大家都喜欢it精英,如果有人说自己是农民企业家,靠卖袜子的,即使同样是身家上亿,在人们眼中“袜子大王”也不如搞软件开发的。也就是说,我们在潜意识中早就把行业分成了三六九等。我们想要的好工作,其实是让自己看起来有面子的工作,而不考虑它是否适合自己。
“好工作”要跟自我价值取向相吻合
所谓价值取向,就是说你到底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就我个人而言,我的目标就是当一个好老师,这个目标从来没变过。在我看来,这就是最有价值的。有许多人之所以感到迷茫,是因为他们其实并没弄清自己要什么,或者弄清了,但在诱惑面前又彷徨了。
我有一个学生很有意思,他觉得当大学老师很体面,工作很稳定,在决定考研前向我询问大学老师的工作情况,好帮助他决定是继续读研究生直到博士,还是做别的。等我们谈完以后,他说:“我不当大学老师了。没想到大学老师那么忙,有那么多的事,有那么大的压力,收入也不高。”
我常说小学生写作文《我的梦想》,百分之八九十写的都是做科学家、作家、解放军什么的,这其实是比较糟糕的教育。实际上科学家是什么,他根本就不知道。科学家是怎么生活的,他们的研究要经过多么漫长的岁月,有多辛苦,他都不知道。但我们的教育只夸大了这份工作的荣耀,隐藏了其他更真实的部分。
“好工作”要符合自我能力的评估
现在有很多人觉得大学毕业了,自己肯定能做比较高端的工作,于是不屑做那些基础性的工作。这就涉及自我能力的评估。好工作不是让你发挥到别人的水平,而是发挥出你自己的潜能。这里面我特别想调强一点,那就是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比如说,有一些性格相对比较外向、有热情、有活力、总是愿意研究新鲜事物的人,他们比较有弹性,能忍受不确定感。这也是一种很重要的性格特征。而与之相对的,有的人做事按部就班、有条理,但是有点墨守成规。这种性格做很多事情也挺好,比如一些规则性强的工作,但是它也有很大的缺陷,就是创造性可能不够,缺乏灵活度。实际上,现在的中国正处于巨变时期,每天
这个时候,读书这种行为的终极目的也许就是工作。把脑袋埋在书本里近20年,为的就是找到一份好工作。然而,很多抱着高学历浪荡在人才市场上的高才生却不断抱怨——为什么我们总也找不到好工作?
我们对“好工作”有误解
在天涯论坛上有一位网友爆出自己找工作的经历,用的是“不堪回道”4个字:“2006年我硕士毕业,原以为找工作不会太难,我是奔着月薪过8000元和户口留京的双重指标去的。谁料,晃悠了3个月,最终却只找到一个民企业务员的活儿,收入很不稳定。凑合着干了两个月,我就辞职回家复习了。当时的想法是,博士毕业后薪水肯定能高些,而且可以留高校,这样的工作也比较稳定。
“2007年顺利考上博士,但是怎么也没想到,等到2009年毕业时,碰上的是博士就业高荒年。各大学留校指标少不说,被经济危机这么一闹,博士的薪水也直线下降。在跟20多个名牌大学的博士‘拼命厮杀’后,我终于进了一家国企,但是得从最底层做起。同学聚会时,我发现6年前本科毕业的同学月薪都比我高。”
类似的抱怨还有很多,人们发现,似乎越是高学历的人越是难以找到好工作。这是为什么呢?
这里首先有一个问题:什么叫好工作?按照这个人的标准,显然民企业务员算不得好工作。如果我们做个调查,也许大多数人都这么认为。文案、营销、服务类等工作,大学生都不屑于去做,在他们看来这些都不是好工作。
为什么这些工作就不好?因为它的门槛低,人人都能做,于是高学历的人就觉得它不好。
回头再看看一些人眼里的好工作:高薪,稳定,不用吃太多的苦,工作环境舒服体面。这就是对好工作的定义,当然某种程度上这也代表了我们这个时代的价值取向。随便翻看几本杂志打开几个网页,你看里面推崇的人是怎样的?都是it精英、股市牛人,他们的最大特点就是年纪轻、身价高。当然,这其中还有一个问题:好工作的“好”不光体现在薪水上,还关乎这份工作是否体面。大家都喜欢it精英,如果有人说自己是农民企业家,靠卖袜子的,即使同样是身家上亿,在人们眼中“袜子大王”也不如搞软件开发的。也就是说,我们在潜意识中早就把行业分成了三六九等。我们想要的好工作,其实是让自己看起来有面子的工作,而不考虑它是否适合自己。
“好工作”要跟自我价值取向相吻合
所谓价值取向,就是说你到底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就我个人而言,我的目标就是当一个好老师,这个目标从来没变过。在我看来,这就是最有价值的。有许多人之所以感到迷茫,是因为他们其实并没弄清自己要什么,或者弄清了,但在诱惑面前又彷徨了。
我有一个学生很有意思,他觉得当大学老师很体面,工作很稳定,在决定考研前向我询问大学老师的工作情况,好帮助他决定是继续读研究生直到博士,还是做别的。等我们谈完以后,他说:“我不当大学老师了。没想到大学老师那么忙,有那么多的事,有那么大的压力,收入也不高。”
我常说小学生写作文《我的梦想》,百分之八九十写的都是做科学家、作家、解放军什么的,这其实是比较糟糕的教育。实际上科学家是什么,他根本就不知道。科学家是怎么生活的,他们的研究要经过多么漫长的岁月,有多辛苦,他都不知道。但我们的教育只夸大了这份工作的荣耀,隐藏了其他更真实的部分。
“好工作”要符合自我能力的评估
现在有很多人觉得大学毕业了,自己肯定能做比较高端的工作,于是不屑做那些基础性的工作。这就涉及自我能力的评估。好工作不是让你发挥到别人的水平,而是发挥出你自己的潜能。这里面我特别想调强一点,那就是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比如说,有一些性格相对比较外向、有热情、有活力、总是愿意研究新鲜事物的人,他们比较有弹性,能忍受不确定感。这也是一种很重要的性格特征。而与之相对的,有的人做事按部就班、有条理,但是有点墨守成规。这种性格做很多事情也挺好,比如一些规则性强的工作,但是它也有很大的缺陷,就是创造性可能不够,缺乏灵活度。实际上,现在的中国正处于巨变时期,每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