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有趣

什么是武侠味?香港武侠剧和大陆武侠剧到底谁更有武侠味?

时间:2023-06-22 15:36:00   阅读:514

每每在提起武侠剧时都会引发一些争议——香港武侠片和大陆武侠片之间孰优孰劣的争议,而在这种争议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词就是“武侠味”。

但关于什么是武侠味这个问题,似乎又很难用一两句话说清楚。

那么我们今天就来说说什么是武侠味,以及香港武侠剧和大陆武侠剧到底谁更具有武侠味。

要想说清楚武侠味,就要先从“武侠”这个词说起。

什么是武侠?

止戈为武,以武止戈,武,本身充满着人生的智慧与哲学,而侠者,为国为民,伸张正义,除暴安良之人谓之为侠,行侠者常与武力相伴,故谓之为武侠。

武侠小说的源头,一则追溯至汉初司马迁的《史记》中的游侠、刺客列传,二则是流行于魏晋、六朝之时的神异、志怪小说。

在冷兵器时代,个人的武力值显得尤为重要,对于各类冷兵器的使用以及自身身体的武术技巧成为衡量武术水平高低的标准。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侠客是利用自身强于他人的武术替天行道的侠义之士,侠是一种行为,也是一种理想,一种饱含着梦幻与荣光的意志,无论于理是合是悖,无论于法是反是违,侠永远固执著心中不变的追求。而这追求,是在呼天不灵时的替天行道,是在叫地不应时的代地执法,有所不为,有所必为,在执法不公正时,在合情不合理时,侠者蓦然回首、横空出世,代行着公平执法、救难救急的使命。

从《水浒传》到《三侠五义》,武侠小说逐渐开始丰满,至梁羽生、金庸、古龙的时代,武侠小说达到了盛况空前的程度。

因武侠小说崇尚的是以个人奋斗为主要社会竞争手段,凭勤学苦练真才实学以求得天下第一,这样的竞争方式比较符合人们向往公平竞争的生活方式,而且武侠世界相对现实世界来说更能凸显个人意志,所以,很多人将武侠小说视为成年人的童话。

至六十年代,武侠小说被张彻以其真刀真枪的实战打法,搬上了电影银幕,至九十年代,武侠电影被徐克拍出了既有武侠风又极其唯美的感觉。

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由香港电影人一路探索着武侠影视的道路,及至九十年代中期,武侠剧的制作及演绎水准达到了一个巅峰。

如果非要以一个人去代表武侠味的话,这个人一定是徐克,而且徐克也是公众认可度最高的能还原武侠小说意境的导演。

TVB将金、古的武侠小说几乎拍了个遍,最为经典的是83《射雕英雄传》、95《神雕侠侣》、97黄日华版《天龙八部》、陈小春版《鹿鼎记》、吕颂贤片《笑傲江湖》、吴岱融版《边城浪子》、郑少秋版《楚留香》……等多部剧集均成为一代人的回忆。

TVB的武侠片,以其充满新意却又不失古韵的造型,节奏明快的改编,细致入微又代入感极强的表演,将武侠小说的人物群像刻画到活灵活现,TVB的演员与原著的贴合度是非常之高的,再配以古韵极浓的粤语歌曲和音乐,更使得武侠小说快意恩仇有一泻千里之感。

除此之外,从六十年代开始,香港电影已经将武侠文化当成一个重要题材不断的进行钻研,并且逐渐开始系统化的发展,到八十年代中期,香港影视已经出现了专门拍武侠剧的行业——武行,他们从各地(包括内地)挖崛优秀的武术人才,以其真功夫为基础,去设计好看的武打动作,在武术指导方面,香港影视积累了相当宝贵的经验。

包括大胡子翻拍武侠剧时用的也是香港的武指。

其实在乔治看来,有一部大胡子的武侠剧被严重低估,那就是周迅和李亚鹏版的《射雕英雄传》。

我同时也喜欢翁美玲与黄日华版《射雕英雄传》,只能说各有优劣吧。

张纪中版武侠剧大都为实景拍摄,场面宏大,对于历史与江湖的表现力是远远强于TVB的,然而大胡子的武侠剧在情节的处理上又不及TVB剧紧凑,节奏上有时候显得有些松散,表演方式上与观众的距离感太近,太过追求真实自然反而失去了一种古韵。

当然后期于妈拍摄的武侠剧就上不了台面了,明显是披着武侠外衣的古偶剧。再后来由严屹宽、朱一龙出演的《新萧十一郎》和《新边城浪子》算是大陆较有古龙味的武侠剧了,从服化道到武打设计,均十分有古龙的意境,但很可惜剧情到后来都崩了。

TVB武侠剧最为诟病的是有明显的“戏台感”,布景、服化道太过廉价,也因这些外在的因素,使得整部剧看起来没有金庸笔下所描绘的江湖的意境,有的只是充斥在音乐里的一种想象,而画面感上的缺失,全靠音乐来补救。

那么说了这么多,到底什么是武侠味?

有人说是快意恩仇的感觉;更有人说是匹马踏青山,孤剑挂腰间的萧索;更有人说武侠味是豪情满怀、独自向天涯的孤傲…………

是郭靖的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是萧峰的万水千山纵横,饮下霜杯雪盏的豪情;是韦小宝游戏人间却又深明大义的真性情,还是傅红雪一把黑刀换明天更美好的理想;或者是楚留香一袭白衣我踏月色而来的潇洒快意…………

谁也说不清,好像都有,但又都不准确。而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武侠味这个词,是出现在年龄比较大的一部分人口中的,那么就不难得出一个概念,所谓武侠味,可能包含着一种怀旧的情节,也就是情怀。而这种情怀,往往与武侠的概念本身没有多大关系,只是因为先入为主,武侠这个比较宽泛和抽象的概念似乎被具象化了。

而强调武侠味的绝大多数人,都是看着TVB武侠剧长大的人,我们很难用他们的感觉去客观的评价武侠剧,所谓武侠味,不过是看着香港武侠剧长大的那部分人,对于与武侠剧同时期的流年的一种怀念。

我曾试着让我的孩子看过去TVB的武侠剧,我曾经极为推崇所谓的武侠味,我在极力渲染的前提下叫来孩子们看83射雕,他们看了一会儿就看不下去了,扔给我三个字:“太假了!”我追问他们为什么不喜欢看,他们说:“这只适合你们那个年代的人看,所有的一切,在我们看来都太土气,武打动作什么的,看起来很搞笑,很傻,布景服装什么的又太小气太土气。”

故此,不同的时代对于武侠剧的需求不同,TVB的时代已经过去,喜欢的独自喜欢,不喜欢的,且由他们去喜欢适合他们的,无需各自强求。TVB武侠剧辉煌了一个时代,为一代人留下了美好的回忆,而以大胡子为代表的大陆武侠剧,也必然有属于他们的推崇者,这很正常,没有必要非要分出高下,如果一定要比出高低,只能说TVB剧作为武侠剧的元老,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无法说服他们接受我所喜爱的事物,时代在向前发展,我只能去重新思考到底什么是真正的武侠味?

每个人心中都有属于自己的江湖,江湖在我们的身边,江湖在我们的心里,江湖在远去的历史河流里,江湖也在未来茫茫的岁月中。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武侠,而那种能让你感受到武侠精神的文学作品,就一定有武侠味。

江湖就是人情世故,武侠就是路见不平一声吼的见义勇为。武侠味就是满溢屏幕的,让人热血沸腾的那几句:

十年磨一剑,

霜刃未曾试。

今日把示君,

谁有不平事。


上一篇:真人武侠剧没落,动漫剧集能否接过武侠接力棒

下一篇:新武侠剧“新”在何处?

网友评论